目前您的位置:略過巡覽連結首頁保險新聞

[2010/11/22]
百年印象 風華流轉/建國百年系列專題:社會保險陪伴 全民生活有保障

2010/11/18中央廣播電臺

中華民國就要過100歲生日了,在這當中,廣大的勞工朋友在各行各業,奉獻出許多的心力,建設國家。在此同時,勞工保險也陪伴著勞工朋友度過一甲子的歲月,讓大家年輕繳保費,老來領勞退;同時隨著國民年金上路,更是讓所有民眾的老年生活,多了一份保障。

勞保1950正式開辦 初期投保不踴躍

中華民國的勞工保險制度,其實早在抗戰時期,政府就曾經在四川自流井實施「鹽民保險」,可說是勞保的前身。不過當時社會動盪、戰亂頻傳,最後也就無疾而終。一直到1950年,政府移遷到台灣之後,才正式開辦。

其實推動社會保險,早就規定在憲法當中,因此即便當時政府剛剛遷台,依舊在幾個月之內,由台灣省政府社會處籌辦勞工保險,而實際執行,則交由台灣人壽保險公司處理,台灣人壽甚至特地成立「勞工保險部」,處理相關業務。開辦的第一個月,投保人數只有大約8萬人,多數以國營事業員工,公營工廠、礦場的工人為主。而隨著台灣經濟起飛,才逐年增加了漁民、蔗農等等。初期的勞保給付以生、老、死、傷殘為主。由於要先繳保費,加上多數因為發生意外才能請領款項,讓很多人感到觸霉頭,使得一開始的業務推行並不順利。

 

◎增加醫療給付 勞保一度搶手

隨著投保人數增加,勞保也開始納入醫療部份,從1956年開始,勞保開辦住院給付,1970年門診給付業務正式開跑,讓被保險人就醫方便不少。民眾覺得,只要繳個20元的掛號費,看病都不用錢,「勞保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好的保險」。為了避免醫療浮濫的情況,當年看病的方式,需要先跟投保單位拿門診單;不過因為控管標準不一,使得門診單幾乎每個月的用量都達到百分之百,不夠的再跟勞保局領。而勞保局還曾經一個月寄出將近一千萬份的門診單。

◎邁入黃金年代服務多元嘉惠民眾

1970到1990年代可說是勞保的第一個黃金年代,投保人數由百萬突飛猛進到800萬。1984年,勞保全面採用電腦化,大幅提升作業效率。到了1995年,全民健保開辦,勞保也將其中相關的業務,轉到健保局之下。這幾年勞保局積極轉型,在1996年正式隸屬中央管轄,服務也更周到,不僅有網路隨時可以查詢資料,現場單一窗口,以及許多志工服務,也讓民眾頻頻稱讚。簡小姐:『(原音)我目前是感受到,我覺得來這邊算還滿快的,因為我問門口的人,他就會馬上跟我說紅線這邊排隊就可以,基本上你不用等。我是覺得這個反應還不錯,還滿實用的。』

◎服務遍及全民 提供全方位照顧

而隨著2005年勞退新制上路,以及國民年金在2008年開辦,勞保局現在服務的項目更是普及全民,因為國民年金就是要讓所有沒有勞保、公保、農保等保障的民眾,像是家庭主婦、待業民眾等等,都納入保險,等65歲之後就可以領年金。未來面對高齡化的社會,勞保希望在相關業務上,可以讓民眾得到更好的照顧。勞保局副總經理羅五湖說:『(原音)97年(2008年)在國民年金開辦,98年(2009年)勞保年金開辦以後,其實我們國家整個老年的養老制度大概就有一個很好基礎,但這制度初期運作,大概還會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。那勞保局做一個承辦單位,除了我們在業務面盡量發揮我們服務的精神,讓老百姓得到更好照顧以外,也會在整個運作過程中,看看有沒有什麼更好的方式,提供主管機關,逐漸去檢討這個制度,讓更多人去得到照顧。』

◎勞保獲信賴 資料保存完整功不可沒

勞工保險制度轉眼間就邁入第60個年頭,羅五湖認為,勞保能有今天的成績,過去員工對於資料保存所下的工夫,絕對功不可沒。他說:『(原音)現在大家會對勞保局有信心,就是因為我們前輩把這資料弄得很好,不然假如大家對勞保局少掉這個信心,其實這保險要辦下去也很難。尤其最近勞保60周年的一本書,訪問很多早期前輩才發覺真的是,看起來那些以前的一步一腳印,一筆一筆把資料記錄下來,或怎樣保存、怎樣查詢讓他資料不會喪失,真的很不容易。今天有這樣基礎,其實是長久以來累積下來的。』

◎站在60年基礎上 持續溫馨陪伴服務大眾

回顧勞保走過一甲子的歲月,從當年草創時期只有幾萬人投保,一路成長逐漸擴大到現在包含職災照護、育嬰津貼甚至照顧到全民的國民年金。這些點點滴滴都是建構社會安全體系的重要環節,未來他們希望能不斷以積極創新的態度,在60年的穩固基礎上,持續為全民服務,陪伴大家繼續開創美好的生活。


附檔: